AI 协作工具对比评测

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AI的诞生让生活工作也有了新的乐趣,这里我主要讲一下我用的几个模型的使用心得,没有数据化的对比评测只是个人主观使用感受。

  • 四大主流 AI 模型的使用心得与本地化适应性分析

我基本在用的几个AI模型是Gemini 、Gpt、Grok、豆包。在中国一般的询问或者对话“豆包”可以胜任了,只要不涉及政策红线,比如政府党派的它是有问必答的。“豆包”是中国国产的AI模型所以语言沟通上是非常流畅的 识别也很准确。在处理国内生活、文化和通用信息时表现出色。但一旦涉及跨境金融工具或国际政策分析,其内容的深度和合规性指导立刻显得不足。“Gemini”是我目前用的最多的模型 个人感受是非常稳定而且“智商”挺高的。Gemini 的优势在于其全球化的知识库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,它能把我零散的想法迅速转化为高专业度的文章框架,特别是涉及到全球金融、数字安全等垂直领域时。“Gpt”大家都知道 名气大也可以说是最早出来的AI模型,但是时不时的收费提示还有断联(可能是中国网络的问题)体验不是很好。“Grok”首富家的模型 有时候比较调皮的(可能年轻人比较喜欢还有个美女Ani调情) 对中文语音对话识别也不准(不及豆包)。

  • 深度对比:内容构建中“专业性”与“风险合规”的差异

以下我就对比Gemini和豆包对我工作上使用的感受,最近就写一篇文章而言“豆包”的内容结构倾向于通用模板和百度百科式的罗列,缺乏清晰的 “方法论” 导向。我发现,如果我在豆包中询问某些跨境金融操作,它更倾向于提供一个操作流程,但几乎不提及该操作可能涉及的法律和监管风险。这种信息的不完整性,正是普通创作者的巨大风险。而“Gemini”倾向于 “专业指南和风险合规”。能快速将我的想法转化为 “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部分” 的专业框架。“豆包”在撰写金融或安全主题时,缺乏对监管和风险的明确提示。“Gemini”却能主动提醒我,当我尝试在文章中加入推广链接时,Gemini 主动提醒我这可能会违反某商业组织的政策,并建议我将其删除。这证明它具备了对内容风险的专业判断能力。“豆包”适合于中国国内的场景应用但对于国外的应用就非常欠缺了,比如我之前询问过Wise转账的费率和账户详情信息判断“豆包”是错的。“Gemini”就准确的写出了比如银行地址的信息

但是无论是哪种 AI 就目前而言只是人的协作工具 所以我就写下了我的真实体验,在未来的日子我可能出国那有AI的协作帮助更是万无一失了。最近我看到了实体机器人的产品视频更是兴奋,未来有个实体的万能朋友陪伴想想也是很爽的事。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